芜湖第3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完成采集
小伙王超一周打30多针 只为救白血病女童
“要是重来一次,我希望别这么疼了,但人是一定要救的,这个决定不会有任何改变。”9月9日上午,34岁的王超对记者说。一周内打了30多针,从左右手血管到颈部血管再到股血管,为了救助素不相识的陌生女童,他痛并坚持着。
90后小伙王超是芜湖市2024年第二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,也是全市总第38例、安徽总第664例捐献者。王超是安徽淮南人,2012年加入中华骨髓库。12年间,他曾先后在合肥、成都等地多次献血,如今定居芜湖,从事工程建筑行业。
今年4月,王超接到了省红会初配成功的电话,“说真的,当时第一反应有些意外也有些害怕,还担心会影响工作。但是听说对方是个小女孩,岁数很小,一条人命,我觉得要救。”王超体格健壮,体重也不轻,之前有脂肪肝,为了达成捐献条件,他清淡饮食,每天坚持走一万步,最后顺利通过体检。
9月4日,王超住进了皖医弋矶山医院,为捐献做准备。接下来的时间里,他每天都要输液、抽血化验、早晚注射动员剂,“我血管比较细,有时一针扎不进去,还要来第二针,平均每天都要打4、5针。我对动员剂的反应也比较大,腰酸背痛还头疼。”记者看到,王超的手背上仍有淤青和针眼。
9月9日上午8点,捐献正式开始。王超身穿一件蓝白色志愿者短袖衫,平躺在血液科病床上,他的左右小臂上缠绕着多条粗管线,不断通过的血流让它们呈现深红色,床边的仪器呼呼运转,屏幕闪烁,数值变化,挂起的血液袋鼓了大半。
实际上,因为血管偏细,当天王超的血液导出一直不太通畅,医生在保障捐献的同时为他寻找另一条“补充”导出血管,除了双臂的动静脉外,还尝试了右颈内静脉,最后在腿部的股静脉内完成置管。“今天,我脖子上又扎了十来针,这样算算,这一周下来扎了30多针,感觉从小到大都没打过这么多针。”王超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。
捐献持续到下午近4点结束,近8个小时的时间里,王超一直全力配合,共采集含造血干细胞的血浆307毫升,血浆当天就被送往河北。采访结束时,王超说:“我是一名党员,面对生命,一定会尽己所能去帮助、救扶。在此,也呼吁更多符合条件的人加入爱心队伍,点亮他人的生命之灯。”
记者 程茜 文 许诚 摄